海岛上为什么要养泥鳅?
泥鳅主财,佛教别称小黑龙,寓意者把财送给别人。
1、养殖泥鳅的主要风险在于养殖技术,如果喂养、防病治病等技术不过关,这样会导致养殖失败。所以在实施养殖之前要学习相关技术,然后进行少量试养,等充分掌握技术之后,再大规模工厂化养殖。
2、大部分的养殖户认为泥鳅是臭水沟中都可以生长的鱼类,所以在养殖方面没有多少技术含量。而养殖泥鳅的选育、培育、日常管理、疾病的防控等都是技术在起决定性的作用,所以养殖泥鳅成败的关键,取决于养殖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。
野生甲鱼的养殖周期,一年能长多重?
一年能长1-2斤。
养殖技术
甲鱼池的建造
选环境安静、无噪音,既交通方便、接近电源,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。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。 鳖喜静怕声、喜阳怕风、喜洁怕脏。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、避风向阳、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。如果是自繁、自育、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、稚鳖池、幼鳖池、3龄鳖池、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。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,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鳖晒背和摄食之用,四周建好防逃墙,砖砌、石棉瓦竖置均可,高度1m左右。
鳖苗来源,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,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。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,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。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,亩投2~3龄幼鳖100~150kg,最多不得超过200kg。
饲料投放
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(鲜鱼、虾等),但价格昂贵,且质量有的不合格,鳖吃后易患肠炎。科学养鳖的方法是***用天然饵料。如可到附近饭店、食堂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、残料、下脚料;在天然水域捕捞螺、蚌、小鱼虾、各种水蚤;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,养殖泥鳅、福寿螺;利用沟埂、池坡养殖蚯蚓;诱蝇育蛆;培育昆虫等。在鳖喜食的饵料中,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,如麸皮、玉米粉、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,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。
调节水质
鳖虽用肺呼吸,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,因而水质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。幼鳖宜保持水深0.3~0.4m,每隔3天换水1次,每次换水量1/3,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,使其相互隐蔽,减少互伤机会;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!水葫芦等绿色植物,以利改善水质。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,每次换水量1/4,保持水质清新,溶氧充足,肥度适当。
鳝鱼喜欢在什么样的水环境中居住?
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,也具有两栖动物的某些特性,它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,在各种淡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。在自然环境中,黄鳍喜欢生活在湖泊、水库、沟渠、池沼、塘堰、水田等水域的浅水底层;水流较缓的溪流、江河缓流处也有黄鳝生活。黄鳝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质中性和偏酸性( pH 值在 6 . 5 - 7 . 2 之间)、腐殖质多的水域环境中,自然条件下,黄鳝常利用自然缝隙、石砾间隙和漂浮于水面的水草丛间栖居,也能在富含有机质的软泥中自行打洞穴居.黄鳝和其他许多谈水特种水产品一样,昼伏夜出,喜欢生活在清静的水域环境中。
如何去发展鱼菜共生?
我有个在广西大学任教的同学目前正在研究这个课题,而我也对这种种养模式比较感兴趣,打算明年在自家楼顶搞“鱼菜共生”,准备在有限的空间把养龟、养鱼和种菜集于一体。不过我经过多方了解后,却依然是一知半解。但是我相信这种种养模式,未来将会成为城市或城市周边农业发展的主体趋势。(以下资料图片来自网络)
鱼菜共生是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技术巧妙结合,让动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可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生态关系,是一种可持续循环、节能减排的低碳生产模式,更是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态危机的方法。
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,事实上是利用了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、需从水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生理特点,将养鱼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、喂鱼残留的饲料和鱼的排泄物转化为蔬菜所需的养料,形成“鱼肥水——菜净水——水养鱼”的循环系统。
它不仅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,水质保持长期稳定,并且能够收获一定的水生蔬菜。
它既能提高水产品的质量,又能减少养鱼所需水电、饲料、药物等成本投入。
其实鱼菜共生的最初模式我们也许见过,而且现在依然存着。比如农民在藕塘中养泥鳅,在稻田里养
荷花鱼等。
目前这种鱼菜共生的种养模式还未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栽培,但是对于新型农业,它一定有不可***的美好前景。